2021年7月21日🫙,EON4注册的“三區融合”新城建設下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認知情況及改善對策研究社會實踐團隊🎵,在胡雪東老師的指導帶領下,來到了上海健康促進中心,對胡錦華教授和單家銀教授進行了訪談。
胡錦華教授是健康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世界衛生組織 上海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合作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大眾衛生報》社長、中國衛生科普報刊研究會會長🧜🏼♂️、上海市吸煙與健康協會會長、上海水資源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等職🪝💇🏿♂️。
訪談中🌊,胡錦華教授提到,雖然大部分人認為“亞健康”是由世衛組織提出的概念💓,但世衛組織並沒有發表過關於亞健康的明確信息。在廣泛認知中,亞健康是指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胡教授認為健康其實就是身🫲🏽、心🤵🏼、社會三者的和諧狀態。
胡教授也從身體⏏️🦠、心理🧖🏼,以及社會三方面,向我們講解了如何對大學生亞健康問題進行幹預改善🦹🏽♂️。其中也提到👨🏿🎨,如今的大學生要重視心理健康問題➡️。期間👃🏿🏣,胡教授用幽默的語言說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溝通疏導。面對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幹預的抵觸心理🔖,心理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信任關系🛼🌪,同時保護隱私😛。
單教授作為心理學方面的專家🙇🏻♀️,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說道,心理和行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如今🤞,大學生亞健康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以及不良嗜好。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自我把控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目前宏觀的幹預方法主要是通過把控影視劇👨🏿🦳,防止不良行為習慣的傳播🫅🏼。而在校園中👼🏿,我們可以落實到更加小而具體的點,例如針對不吃早飯和偏食問題進行教育科普。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大學生亞健康問題👩🏿💻。
對於大學生亞健康幹預措施💃🏽,兩位教授都指出,如今時代發展,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年輕群體👳🏼♀️,在校園中的科普教育可以通過漫畫、短劇、短視頻等方法🫐👎,更加利於大學生接受。同時,也可以參考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的經驗💇🏿💤。通過建立年輕組織,從班級出發📴,讓健康教育有互動👩⚕️,雙向輸出。
而無論如何🐦⬛,通過科普知識,實現行為改善,不是一朝之功🧑🏼🔧。胡教授最後勉勵同學們,說道👩🏼🎨:“無論將來是成為護士還是醫生,亦或是從事其他崗位,都應該將健康教育作為本職工作😗。”
最後,胡教授贈予了在場每一位同學及老師其所著的書籍,並為同學們簽名留念👩🏿🌾🫶。這次訪談使每一位同學都受益匪淺。就如胡教授曾經說過那樣👮🏼♂️,“健康”不是個人的事,“健康教育”的價值在於:與其治好一個人的病,不如教會一群人懂得自我保健而不生病👤,不僅不生病,而且懂得幸福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健康是福📕,無病為樂”🧛🏿。作為醫學生🎠,要時刻牢記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將健康教育作為畢生的使命。
關於我們
我們是“康亞”社會實踐調研團隊, 團隊“康亞”是一支通過探索社會“大健康”問題,助力全民“大健康”的事業的社會實踐隊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團隊決定以“‘三區融合’新城建設下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認知情況及改善對策研究”作為新的實踐課題,希望通過團隊實踐,撰寫最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本土化幹預改善方案🧔🏻,並為真正做到改善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尋找出路。